我不再用Notion了

我开始用 Notion 大概是 2023 年的事情。当时我正在寻找一款能在 Windows 和 iOS 间同步的、基于 Markdown 的笔记和文档软件,用来搞创作。在经过一番搜索后,我选择了 Notion。

在这之前,我唯一接触过的带同步功能的文档软件是 Simplenote,而 Notion 在当时的我看来无疑是“高端”的代名词。我特别喜欢它的页面嵌套功能,充满“搭建”的感觉,也直接启发了我对现在的博客结构的设计。此外,它类似 WordPress 但更加灵活的区块式编辑系统也让我感到亲切,写起东西来非常舒畅。再加上它支持上传 5MB 以下的图片、允许页面公开分享,甚至可以伪装成一个静态网站,很自由很美丽。我用 Notion 做过一个介绍小站,不考虑 SEO 的话,那真是完全免费、零技术门槛又美观整洁的一站式解决方案

可以说那段时间我对 Notion 是爱不释手的。我用它记录灵感、整理资料、归档创作项目,甚至还做过 planner(虽然最后没怎么用)和图书数据库。它一度成了我内容创作的中心。

但也正是在这个时候,我开始焦虑了。


找一款好用的文档工具是为了什么?当然是为了提升传说中的生→产↘↗力↘——这是苹果最爱挂在嘴边的词,也是每一个所谓“效率工具”的卖点。然而现实就像 iPad 那样:天天被吹生产力,实际却常常让人失望。生产力从来都不是一个好衡量的东西。

Notion 的“生产力”,确实有极高的理论上限。数据库、自动化、集成、模板库……这些是许多文档工具望尘莫及的强大功能。时至今日我仍然怀念它们。然而,在实际使用中,我的效率非但没有提高,反而被拖慢了。

归根结底,是因为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+轻度强迫症

Notion 提供的许多功能,对我来说不是加分项,而是一种折磨

比如说,页面可以设置 emoji 图标。这当然是个可选项,但默认那个白色纸张图标对我来说太单调了。明明可以更好看,为什么不选一个更合适的 emoji 呢?不选就会觉得“页面未完成”。结果每次建新页面,我都得花十几分钟挑图标。

再比如,各种丰富的区块类型。文字、标题、引用、背景色、按钮、双栏……眼花缭乱。我原本只是想写点东西,但写着写着就陷入“美化页面”的强迫:是不是要加个分割线?这里放个画廊?要不要把这段放右边?结果整篇文档的视觉效果越来越复杂,写作本身却变得越来越分心。

最让我难受的是,它违背了我投奔 Markdown 的初衷。我选择 Markdown,是因为它是线性的,顺着往下写,不用像富文本那样纠结排版和格式细节。而 Notion,虽然支持 Markdown,却鼓励你做双栏、三栏布局,甚至插入 Figma 和网页组件。它更像一个网页构建工具,而不是一个安静、干净的写作环境。


所以我最终还是放弃了 Notion。

我并不否定它的功能,也承认它足够强大,但我慢慢意识到,它并不适合我这种写作方式。我更希望写作工具是简单的、线性的、不需要考虑排版、不用选择那么多、写下来就行,而不是一边写一边想“这里要不要调整一下排版”。

Notion 太丰富了,丰富到让我分神。到头来,我又打开了我的Typora,回到了最朴素的需求上:只专注于内容

小心Notion的美观度绑架,千千万万不要因此分心。